博文

保研复盘

今天是2025年9月24日,边听 Cornelia Street 边敲下这篇文章。前奏很好听,整首歌有种怀旧、不舍、迷茫又坚定的感觉,还有种宿命感。很适合这种开启人生新阶段的时候呢。 [Verse 1] We were in the backseat / Drunk on something stronger than the drinks in the bar "I rent a place on Cornelia Street"  /  I say casually in the car We were a fresh page on the desk / Filling in the blanks as we go As if the street lights pointed in an arrow head / Leading us home   大三之前:一心想出国读硕士。但是随着国际局势变化,还有对自己的认识的增长,逐渐转向偏好保研。我自己觉得我属于慢热型学生,出国读水硕的话基本开学就得想着找工作的事,而全世界计算机的就业形势都不好,留学回本基本看不到什么希望;读MPhill/PhD又没有什么科研经历,申不到(我完全想不通大三就手握论文的同学是怎么做到的,反正我是连专业课都没学懂,更别说在科研上有什么idea, 至于做dirty work最后挂个名,我又觉得不如花这些时间精进专业基础)。国内保研的话有三年时间,进可专心科研三年,退可早早完成毕业要求去实习,还省钱(花家里一大笔钱然后挣不回来对我来说是挺大的心理负担)。 大三到大四暑假:出完所有科目的成绩后找教务老师问了自己的排名,天塌了,平均学分绩点86.7, 年级排名178/806, 专业排名23/89. 说实话我这四年,尤其是转来计算机后的两年,每个学期最后那一个多月都过得挺痛苦。我考试有个特点是,只有自己真学懂的课才能拿高分,但是就算真学懂了也不一定能拿高分。拿到这个成绩也只能说是自己已经尽了很大努力的结果。这时候觉得保研希望很小。 插播一下学校保研政策:分为普通类、思政类、特殊专长类。普通类是85%绩点+15%加分算综合分数。思政类是留校做2年辅导员然后留本校读研。特殊专长是给有国家级一等奖或者论文的同学准备的,需要答辩通过。我手里有个蓝桥杯国一,算是勉强达...

大三上学期都干了啥

 由于之前没有经常记录的习惯,所以现在回想起来会觉得自己那段时间好像一事无成。绞尽脑汁并且依靠零散的记录找到了一些线索,在此记录一下,安慰一下自己(?)。 首先是折腾了好久 i3 和 zsh. 根据 dotfiles 的 git 记录 time-span 是 2024 年十月到十二月。  然后花了些时间看 MIT 18.404J Theory of Computation 虽然根据 YouTube 上的观看记录,才看了不到三分之一,看到第八讲。不过算是打下了 FA 的基础,大三下的时候学编译原理不至于被垃圾教材浇灭学习兴趣。 其次是课内学习,学了点最优化但是好像没学很明白。但是同样的,大三下学深度学习会稍微有点基础。感觉有点亲切感、有一部分学过的内容的课更容易学下去。 最后花了一部分时间看 jyy 的操作系统和做了点 ICS PA, 虽然只是开了个头吧。寒假在看 CSAPP 和备考托福。 娱乐方面我猜大部分时间在看 HoloEN?现在已经不看了。  这么一看好像做的事还不少……又对自己有信心了! 

5.14 日记

 接 5.11 日记 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太理想主义了点,有必要一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样子吗。看看身边的人,甚至根本不会考虑关心这些,好像也活得好好的。最开始考虑这些问题,一方面出于我天性喜欢对着各种事情问个为什么,一方面是因为想着移民的事。移民,也就是从全世界接近 200 个国家和地区中选一个不同于自己目前所处的地方工作和生活,怎么看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最开始的一个很模糊的移民的念头,我开始了解甚至自学了点宏观经济学,以及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的比较。探究和思考这些问题不但让我更了解世界,也更了解自己。看起来还不赖,那以后慢慢了解下去吧。 明天得把编译原理捡起来,第八章看完作业写完。要是有时间的话可能学学线性代数吧。

讲义打印 workflow 记录

 这学期深度学习这门课是开卷考试,可以带纸质资料。但是问题在于上课基本都是 reference 的 UMich 大学这门课的课件,跟课本关系不大。理论上把课件打印出来就行,但是拿到的课件是 PDF 格式,且原 PPT 的每一页带有出现动画的都被分成了好几个页面(效果见 PPspliT)。总共加起来 700+ 页的课件不可能全打印出来。所以有了如下的 workflow: 1. 使用带书签功能的 PDF 阅读器(我用的是 Okular),把重点的页面手工标记出来,得到页码序号。用截图工具和 OCR 把序号拿出来。 2.  使用 pdftk cat 命令把这些序号对应的页面单拎出来。如: pdftk 课序12-598_WI2022_lecture13-目标检测.pdf cat 3 8 20 25 26 33 37 43 53 59 61 64 67 70 73 86 88 90 output out12-13.pdf 3. 使用 PDF-XChange Editor 把这些 PDF 导出为 png(也许有更好的软件,没细究) 4. 使用 ImageMagick montage 命令拼接 png 图片。由于量大,写一个 Python 脚本用来生成命令: import os def get_total_images(prefix):     # 获取当前目录中的所有文件     files = os.listdir('.')          # 过滤出以指定前缀命名的 PNG 文件     png_files = [f for f in files if f.startswith(prefix) and f.endswith('.png')]          # 统计文件数量     return len(png_files) def generate_imagemagick_command(prefix, total_images):     # 生成文件名列表   ...

5.11 日记

 下周三考深度学习。又是熟悉的考前感觉怎么也学不完的一种窒息感……今天看了看 Attention 和 Transformer. 其实才一节课,一个小时。但是好多东西都得反复看反复消化,然后经常看了一两遍以后看不懂,很挫败,就去干别的了。 总感觉自己比周围人都更迷茫。这种迷茫不是主观心情上的而是客观的。我感觉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可能根本就不存在或者说几乎不现实。又想做对社会有正向 impact 符合 ethics 的(计算机类?)工作,又想生活在 walk-able city,又想 965 不加班不被施加太多压力。纯纯的既要又要,要的还很小众。

5.2 日记

 近来总是隐约觉得自己变化很大,但是又说不清到底变化在哪里。回想起从前感觉对旧日的自己越来越陌生。于是决定还是记录一下自己的想法,说不定哪天会想看呢。 5.14 深度学习随堂考。距离现在还有 12 天的时间。今天才断断续续看完第 6 节,反向传播、计算图之类的。看了下考试题型感觉又是没什么实际价值的计算题。本来就因为压缩课时要草草学完,还得准备这些考试,怎么学得好呢。恐怕看完了网课也不能算是掌握了,因为没实操。 好友拿到某大厂的实习 offer, 节后就要去深圳了。为他高兴之余我又想到自己以后在学校也找不到人一起散步聊天了。呃,看来得尝试找找剩下的几个最近很久没联系过的朋友了。 网上冲浪方面,Nanashi Mumei 毕业了。我想,不如就此机会不再看 vtuber 了吧。距离第一次接触 vtuber 相关内容已有接近一年半的时间,说实话看这些挺费时间而收获又很有限。我从没把自己当成“粉丝”,甚至在宣布毕业前都没 subscribe, 全靠 YouTube 算法推荐。比起粉丝我更像是个旁观者,看 vtuber 算是暂时从现实世界脱离的一种方式。看到网上有一群人能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自由自在的生活,让我也挺为他们高兴的。只可惜这越来越像一种幻象,或者本来就是一种幻象。至于 Hololive 的前景,我不是特别看好。偶像化套在 vtuber 上是个看似创新,实则很矛盾的事情。无论如何,看 v 确实一定程度上支撑我顶住了过去一年半里大大小小的压力,最主要的应该是考试月。 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有一种 burnout 的感觉。随着对各种事物的认识越来越深,总感觉似乎不是自己原来想象的那样,也越来越搞不懂自己到底对什么感兴趣。看着周围的人都似乎有完善清晰的规划,更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到处都草草学了点结果什么都不精通。只能不断地说服自己不需要着急,不需要跟同龄人比较。xkcd 896 有句话说得很好: But you don't become great by trying to be great. You become great by wanting to do something, and then doing it so hard that you become great in the process. 最近一年多来听歌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之前几乎不听单一的...

托福备考记录

 还有不到一周时间考托福。最近这周完全没复习,全在学计算机。真的很喜欢临考前学不相关知识的偷感…… 但是两千多的考试费已经交了,总归还是得复习一通。下面大概总结一下我复习过程中的经验。 首先是口语。我觉得对于非英语环境下长大的人来说这个算是最难的了吧。但是实际上托福的口语都有一定的套路。面对题目有足够的预判,按部就班得想答案,用相对比较简单的表达说出来。这么一分解,逐个训练好像就没那么难了。 口语第一部分是 freestyle 环节。通常是给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二值选择题,15秒时间准备,45秒时间作答。托福里面所有 freestyle 环节(包括口语和写作)都要注意一个重点:事实正确性不重要!我觉得可能是我思维会严谨一点,说一句话前总是想着我说的能不能自圆其说,但是实际上你表达的逻辑性和真实性是最最不重要的。Raters 想要关注的只有你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不是你能不能当哲学家。所以选材肯定以“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为标准,包括胡编乱造都没问题。下面列出我准备的几个段子,实际并不一定要硬套,主要是防止找不到东西说: celebrity good for society: Wenchuan earthquake -> donation campaign -> I joined friend helping me: had difficulty remem math terms -> gave me a crash course a week before exam -> good score weak subject: math -> abstract/have to memorize people influence me: 可选上面的celebrity或者my mom is a high school teacher -> prepare lecture or grade homework till midnight -> kind and patient, loved by her students  self char development: ran for student union president -> had to give an election speech -> v...